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5-05-14  /  浏览次数:56 次

窗框与洞口间的伸缩缝应使用弹性材料填充,推荐采用聚氨酯泡沫填缝剂,而非传统刚性材料!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国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详尽的规程,旨在提升建筑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并最大化地发挥建筑材料的性能。其中国家标准规程中明确规定(详见下图)。过去市场常用水泥填缝,但随着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对建筑质量的要求提高,聚氨酯泡沫填缝剂(以下简称PU填缝剂)等现代材料因其性能和质量优势而受国家推荐。水泥逐渐被新规淘汰,规程的制定进一步表明了国家对于填充材料选择的立场,优先采用弹性填缝材料的重要性,明确传达了避免使用刚性水泥的指导意见。

为什么选择弹性材料呢?弹性材料:顾名思义,有较好的弹性,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适当的伸缩变化,有效吸收和缓解由温度变化、结构位移等因素引起的膨胀和收缩应力。这种属性对于窗框而言尤为重要!

PU填缝剂之所以成为首选,在于它除了具有上述弹性材料共有的优点外,还拥有极佳的粘接力、防渗水性能和保温性能,进一步增强窗户整体的稳固性和耐用性。

水泥和PU填缝剂作为填缝材料的特性对比:

过去市场大部分使用水泥等刚性材料,虽然初期看似能够提供稳固的填充效果,但后期问题十分多!

  1. 弹性和适应性

水泥:缺乏足够的弹性,窗框和建筑物主体由于温度变化等因素会产生一定的位移无法适应结构自然膨胀收缩便会开裂、脱落、窗框变形影响密封性能

PU填缝剂:能随着温度变化和建筑结构位移而伸缩,有效吸收接缝处应力。此特性对于防止裂缝和变形很重要,可显著提高窗框稳定性和耐久性。

  1. 防渗水性能

水泥:固化过程中如养护不当,易产生微裂缝,一旦水分通过填充层进入,将会损害窗框材料,导致腐蚀或霉变,影响窗户使用寿命和室内环境。

PU填缝剂:PU填缝剂在固化后能够紧密贴合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从而提供优异的气密性和水密性避免空气渗透和水渍侵入,维护室内环境的干燥!

  1. 隔音隔热性能

        TIPS:保温系数越低即保温效果越好

水泥:水泥隔音量15~20分贝左右,水泥的导热系数则在1.50 W/m·K左右。水泥的隔热、隔音相对较差,不利于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PU填缝剂:隔热/隔音效果好,PU填缝剂隔音量约30~50分贝左右,隔热保温系数约在0.017~0.05 W/m·K之间创造更安静舒适的居住空间!

  1. 便捷性

水泥:施工不便,现场混合并倒入伸缩缝中,随后还需要养护期来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延长整个安装时间,效率较低。

PU填缝剂:施工便捷且快速固化,与传统水泥不同,PU填缝剂通过专用喷枪直接注入缝隙中,并能迅速膨胀固化成形。大大节省施工时间和劳动力,降低了施工成本。

除了以上的优势,PU填缝剂还有良好的粘接性和耐久性:不易脱落、耐久性强,在正常的室内外环境下,能长期保持其性能。并且与水泥相比,PU填缝剂的密度低得多,对窗框和建筑结构的负担小。这对于减轻整个建筑的负重,特别是高层建筑或大尺寸窗户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优势!

双碳目标,刻不容缓!

在追求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环保背景下,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建筑节能保温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而建筑节能保温亦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因素!

水泥热导率相对较高隔热保温性能较差。用水泥填缝后,墙体或结构的热量容易通过缝隙传递,导致室内外温度交换加快,增加对采暖和空调系统的依赖,进而提高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相比之下,PU填缝剂拥有极低的热导率,它能有效地阻断热量通过缝隙的传递,减少热量损失,从而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这种材料的应用可显著降低建筑的能耗,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有助于实现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目标。

    桑莱斯推出的产品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如桑莱斯旗下的一款PU填缝剂——F181

凭借卓越的保温隔热性能,阻止热量传递表现出色,减少能耗,其导热系数为0.046W/m·K

无论四季,F181都能稳定保持室内温度,减少因外界温度波动对室内环境的影响,降低对空调和暖气的依赖,实现能源的有效节约。为超低能耗节能门窗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追求高效节能和舒适居住环境!

选对材料,积极推动行业发展!

从PU填缝剂与水泥的性能对比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隔音系数、保温效果和施工便利性还是节能环保等多个方面,水泥材料都无法与PU填缝剂相匹敌。选择正确的建筑材料,对于提升建筑质量、节能效率及居住舒适度至关重要。正如国家规范所推崇的,我们应当积极拥抱高效能的材料,共同推动建筑行业的创新与发展,迈向更加绿色、环保的未来。

桑莱斯作为建筑行业的推进者,我们有责任推广和使用符合规范的弹性材料,以确保我们的建筑既安全又耐用。我们也希望此篇文章能够提高大家应使用PU填缝剂进行正确填充伸缩缝的认识。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行业向更高标准迈进,为社会创造更加安全、可靠的居住和工作环境。